首页

刘亚伟博士谈西方人看“中国的发展模式”
时间 : 2012-03-19       作者:suncitygroup太阳新城门户管理员       阅读数:

  (法研通讯社 文/吴作君 图/甘秀英)12月19日15时,非官方外交与国际关系智库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刘亚伟博士做客燕山大讲堂,带来了名为《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模式”》的精彩讲座。讲座在我校学院路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


   “中国模式”,又称“北京共识”,由美国基辛格咨询公司合伙人拉莫于2004年在英国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最先提出,随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刘亚伟介绍说,美国国内对“中国模式”的观点主要分为两种。一种认为“中国模式”的特点在于其强大的军力、财力和智力。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中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和勇于纠错,军事力量强大,富于知识创新,领导中国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为世界提供了“华盛顿模式”之外的另一种发展选择,持此观点的学者以蓝普顿、布热津斯基、奈等为代表。另一种则认为“中国模式”在成就之外还存在一定的局限,需要认真总结反思,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主要以孟捷慕、沈大伟等为代表。刘亚伟认为美国学者目前对“中国模式”的种种认知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并且尚未达成一致。


    中国国内学者对“中国模式”也有着自己的解读。比较典型的是,房宁认为“中国模式”的本质是保障人民的权利,集中国家权力;而胡伟教授认为“中国模式”既是经济模式,也是发展模式,又是政治模式;郑必坚先生认为中共无意于挑战现存国际秩序,更不主张用暴烈的手段去打破它和颠覆它,中国对外政策的核心理念是:对外谋求和平、对内谋求和谐、对台谋求和解;戴秉国先生则将中国国家的核心利益归纳为:维护基本制度和国家安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刘亚伟最后总结认为:“中国模式”的提出将会有利于中美关系的顺利发展。目前美国人对“中国模式”的解读像是盲人摸象,尚未形成有系统、有步骤的研究。他认为,中国必须有眼光,排除偏见,才会有真正的中国模式,而且在此基础上必然会有更大的发展。


    刘亚伟旅居美国二十几年,对美国、中国的历史现状及中美关系都很深的洞见,他的讲座引起了听众们的广泛兴趣。听众们热心提问,内容涉及政治改革、印度模式众多问题。刘亚伟一一回答,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获得了听众们的热烈掌声。 

    本次活动由suncitygroup太阳新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主办,腾讯评论承办,suncitygroup太阳新城研究生会协办。


嘉宾简介:
    刘亚伟,1960年出生。1996年到佐治亚帕里米特学院任美国历史助理教授;2002年被提升为副教授,获终身教职。1998年出任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副主任,2005年起升任该项目的主任,长期负责卡特中心与中国及学术机构的合作事宜;曾五次陪同卡特总统访问中国并会见中国最高领导人。同时,他还是非官方外交与国际关系智库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亚特兰大的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全美中国研究联合会会长及上海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特聘教授。其研究方向为美国政治史和政治发展,中美关系,中国民主化,全球化背景和中国崛起下的中国政治社会发展和台海关系。其主编的《当代中国农村治理与选举观摩丛书》和《德赛政治论丛》在国内反响较大,与他人合著的《奥巴马:他将改变美国》也受到好评。刘亚伟博士最近在编辑《选举与治理丛书》,并创办了《21世纪国际评论》。2002年,创办了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版的“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选举网已经成为了解中国政治改革的门户网站,是海内外研究人员、学者、学生、政府官员和关注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之读者的工具网站。近年来,刘亚伟博士在国内报刊(包括《环球时报》、《国际先驱导报》、《中国青年报》和《学习时代》)发表多篇中英文文章。

版权所有: suncitygroup太阳新城[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网站:www.cainongpu.com | 网站备案 /许可证号:京ICP备0500463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 建设维护 :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