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王人博:《寻求富强——中国近代的思想范式》
时间 : 2022-07-03       作者:       阅读数:

【内容简介】
《寻求富强——中国近代的思想范式》
作者:王人博
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

西方的宪制是基于西方文化传统自然演进与内生的结果,“立宪”在西方的文化语境中是类似于中国所谓“道”的事物,它并非预期而设用来解决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某种功利的器具。但是当这种制度与文化在移入中国的过程中,却发生了由“道”至“器”的价值降格。本书是对中国近代立宪史上“立宪”之目的与地位的探究。“富强为体,宪制为用”即是中国近代立宪进程中的一个相对清晰且恒固的思想范式,它也是中国有关宪制问题思考、探究的最为执拗的一种文化性格。本文研究跨度从洋务运动、早期维新思潮起始,一直延展到1919年惟民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分袂,含括了龚自珍、魏源、王韬、陈炽、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陈独秀、胡适等等各个阶段与派别的代表人物。对于中国政治的变革或是立宪,他们开出了各不相同的药方,不断将中国宪制道路的探索推向深处;同时,他们所共享的近世中国生存死亡的焦虑,又迫使他们不免以实用的“截取”态度来审视与接受西方的宪制。宪制在近代中国的接纳始终都伴随着人们在它与国家富强之间确立的因果联想,民族主义的精神也始终如影随形、穿梭其间,这是近代中国的立宪始终无法克服的两难处境。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由中而西的思想变迁
一、龚自珍与经世致用学风的勃兴
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文化容量
三、洋务思潮对“师夷制夷”方略的回应
四、“君民共主”:制度层西化的最初设计
五、宪制文化范式的培育
第二章 航程的开启
一、民族觉醒与专制主义的批判
二、议院、民权的价值和功用
三、在“民本”与民主之间
四、“人”与“民”:中西宪制观的不同观点
第三章 理想与现实之间
一、康有为的“平等乌托邦”
二、儒学传统的“西化诠释”
三、《大同书》:道德救赎与宪制理念的冲突
四、是堕落还是执着?
第四章 寻求综合
一、梁启超的群概念的价值指向
二、“新民”不是宪制里的“公民”
三、自由、权利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四、从“个人”回到“国家”
五、法治思考的得失
第五章 以自由为体
一、进化论中的自由发现
二、自由与力本论
三、“国群自由”与“小己自由”:两个无法协调的概念
四、严复的范式:“以富强为体,以自由宪制为用”
第六章 初步试验
一、国势交逼与清廷自救
二、“预备立宪”的两难境地
三、营造宪制的社会氛围
四、“立宪”需不需要“预备”?
第七章 革命选择
一、论战:是民主形式的论辩还是富强之路的争吵?
二、共和革命中的隐患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个用心很苦的文件
第八章 探索中的方案
一、为民族复兴寻找近路:孙中山的共和制方案
二、疏离西方民主
三、合群取代自由:无法排遣的民族主义情结
四、“五权宪法”的混乱与矛盾
第九章 宪殇
一、军阀政治权力控制的非制度性
二、刺刀下的宪制救助方案
三、军阀政治的社会文化根源与忠诚纽带
第十章 伦理革命
一、“五四”的反传统与传统的转化
二、发现“青年”的符号意义
三、民主的工具性质
四、新文化中的民族主义潜流
第十一章 惟民主义的情结
一、民族的最高关切:陈独秀的工具宪政观
二、民主:服从民族主义的个人主义
三、从否定走向肯定:资产阶级宪制民主的重新体认
第十二章 苦味烈的药方
一、胡适的“造因工程”
二、洞见宪制的内核
三、中国式的个人主义
四、自由主义与宪制价值
第十三章 宪制之累
一、文化的实用主义
二、在宪制与富强之间
三、宪制文化与政治激进主义
后记


【作者介绍】
王人博,suncitygroup太阳新城教授、博士生导师,端升学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58年生于山东莱西,1979年考入西南政suncitygroup太阳新城,毕业后留校任教,2002年调入我校任教至今,曾任《现代法学》《西南政法大学学报》《政法论坛》主编。长期致力于中国宪法史领域的研究,代表性学术著作包括:《法治论》《权利论》(合著),《1840年以来的中国》(独著),《业余者说》(独著),《寻求富强——中国近代的思想范式》(独著),《法的中国性》(独著)等。


版权所有: suncitygroup太阳新城[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网站:www.cainongpu.com | 网站备案 /许可证号:京ICP备0500463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 建设维护 :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

Baidu
sogou